在看完KANO之後,找了很多當時的相關資料,看了許多影評心得,胸中澎湃激昂一直想寫些東西,但東拼西湊地總是寫不出個什麼來,這才發現自己對於1930年代的台灣,竟然是一無所知。

 

我自己是73年次,剛好是國中舊教材的最後一屆,高中新教材的第一屆,舊教材俗稱國編本,也就是國家編譯館所出的官方教科書,新教材則是民編本,也就是開始啟用一綱多本,同時也加入了所謂的台灣史。我們那個時候高中三年六本歷史課本裡,一共三冊中國史,一冊台灣史,兩冊世界史。其實新舊教材最大的差別,就是台灣史從半本變成一本了。

 

對當時的我來說,台灣史的增加,實在不是什麼令人高興的事情。

 

我是台灣人,這是毫無疑問的,完全沒有任何族群認同或國家認同問題,所有同學自然都是說國語,身為73年次的我也沒經過過什麼退出聯合國之類的重大危機,念大學以前不知道台灣口中「外省仔」是負面的用語,甚至快30歲也還不明白為什麼有人這麼計較要分本省人跟外省人。

 

做為一個高中生,我只覺得,台灣史為什麼這麼難念,區區400年的東西寫成一大冊,每次考試都考很細節的東西,像是鄭成功哪一年幹掉荷蘭人,劉銘傳哪一年蓋了鐵路,劉銘傳之後那個巡撫叫什麼名字,雖然寫了很多細節的東西,林爽文哪一年造反等等。

但我還是很多地方念不通。

比如說,課本裡有寫著1930年發生了霧社事件,死了很多人,但是我對霧社事件一點想法都沒有,差點還以為是反清的。我還知道連橫寫了台灣通史,但卻連內容從哪個朝代開始到哪裡結束都不知道。再比如說,課本裡有寫二二八事件,我能夠熟記二二八事件發生的原因,像是當時接收台灣的國軍是一群破破爛爛的軍隊,跟紀律嚴明的日軍相比,讓當時台灣人大失所望,然後天馬茶房前有個賣私菸的老太太被打了,然後就有人打回去,所以變成二二八事件。當時歷史老師這個篇幅教的特別認真,還給我們看了許多資料照片,所以我對於那張台灣人民沿街歡迎破爛的國家照片,一直留有深刻的印象,但我無法將破爛的國軍二二八事件連想在一起。

 

我一直很不懂為什麼一個打群架的事件要花這麼大篇幅去記載,然後新聞還一天到晚講二二八,還有紀念館跟紀念假,他到底是哪裡重要了?

 

一直到30歲才知道,原來那個時候死了很多人,死了很多學生,不是只有打群架而已啊...課本裡說了二二八事件,卻沒有提到陳澄波,大概是覺得,這些事情對學生來說太血腥了吧。

 

現在細細回想,當時為什麼會這麼討厭念台灣史呢?因為讀起來很沒認同感,明明是自己土地的事情,但卻寫得像是別人家一樣,講古不提今,近代又一片混亂,明明只是10幾年前的事情,卻好像幾百年一樣遙遠,認真要說比起二二八,我還對美麗島比較有興趣,因為剛好那時候台中市長是張溫鷹。

 

又說到台灣史,最近好像又在討論課綱說台灣史在歷史六冊裡面應該佔多少份量,我要說你們這些寫課本的都應該先去看KANO再來想教材應該怎麼編,台灣史佔多少根本不重要,日據還是日治根本不重要,如果還是那些瑣碎不著邊際的東西,只會讓學生更痛苦更排斥而已。

 

魏導說,台灣人需要從過去的歷史中獲得養分,才能夠找到真正的自我認同,不管是賽德克巴萊還是KANO,看過電影之後,才真的有「啊,原來台灣還發生過這樣的事情啊」這種感概,感慨自己的一無所知跟漠不關心,我從來不曾懷疑過自己的種族認同,但能夠深刻體會過去歷史,可以讓自己更有自信,腳步更加穩健。至少人家問起台灣史的時候,我不需要再跟人說鄭成功跟劉銘傳,不用再說我覺得台灣史很難念,好瑣碎枯燥,台灣史就是我們身邊發生的事情。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KANO
    全站熱搜

    wanderer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