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 

 

我不是一個很有資格談論教育的人,雖然我是一個師範的畢業生,畢業後在小學實習一年後直接轉進遊戲公司工作。嚴格說起來,我只是教育界的一個逃兵,但是在小學的那一年,影響我甚多。

 

這篇標題真的是很難定,想要寫進來的東西實在太多,三日不讀書又面目可憎,寫起文來總覺得詞不達意,寫不到那根骨,整篇文擬好足足花上一個多星期,大概是我自己有史來創的最高紀錄了吧。

 

 

 

 

先從【天份】這兩字開始說吧,不過天份這個命題實在太複雜了,所以這篇我把命題縮小到【美術天份】,會比較容易討論一點。

 

 

身為學生的時候,比較的對象是自己跟身邊的人,想法可能是這樣:

【我畫的比其他的同學好,我畫的比哥哥姐姐好,我畫的比爸爸媽媽好,所以我有天份!】

 

 

但是對老師來說,一個學生有沒有畫圖的天份,並不是把這個學生跟那些連畫筆都沒握過的人去比較的,是:

【整個學年、整所學校的、整個縣市、甚至該學校全部的畢業生裡面,會畫圖的人彼此間互相比較,去判斷這個學生到底有沒有美術天份】

跟那些人比起來,恐怕沒多少人真的敢說自己很有天份。

 

 

 

再來我想要區分出【專家】跟【天才】兩種截然不同的特性,

 

在小學的那一年,學校有舉辦例行性的藝術季,其中包含全校的繪圖比賽,那次我有混去當評審。

 

當時拿下全校第一的是一個四年級的學生,繪畫的主體是一隻小提琴,背景則是一架鋼琴,畫的相當逼真,小提琴是以褐色為主的物體,褐色並不是一種容易掌控的顏色,因為那是泥土、糞便的顏色,但是又非常接近金色,換句話說,作畫者對於顏色的控制度跟敏感度要很精準,才畫得出專屬小提琴的富麗與堂皇,而他是一位小學四年級的學生。

 

所以這個孩子沒有任何意外的就當了第一名。

 

對於那張圖我在兩年後的今天,感想還是只有一句話:「畫的很好。」

沒有什麼感情的一句話。

 

我把這樣的孩子稱做專家,只要有一點點的美術天份(大概30-50人可以找到一個),然後送去美術班學個一兩年,幾乎都能做到這樣的水準,所謂的專家是可以被訓練出來的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再來說說另一個孩子,剛好在我的班上,是一個五年級的小女孩,膚色有點像原住民(或是更黑一點),數學總是考60-70分,也常常沒帶課本作業,是班上打躲避球的主將,雖然好動但是話並不多。

 

有次跟著學生去上美術課時候,老師要她們畫【學校(裡面有的東西)】,幾乎大部分的學生都畫校舍跟操場,但是那女孩畫的是【廁所前的盆栽】,

 

我看到的時候只是鉛筆稿,最原始最未經修飾的鉛筆稿,在那張樸素四開圖畫紙上,勾勒著曼妙的線條,這種大開大合的構圖,我就算拿了20幾年的鉛筆也沒辦法畫到這麼乾淨漂亮。

 

我震攝在那張圖面前許久,也是第一次這麼深刻認知到天才的存在,有些人天生就知道畫面怎麼安排是最漂亮的,最後那張沒畫完的盆栽被美術老師拿去當做講解圖片。

 

這樣的孩子,大概整個學年(300-500人才能找到一個)

 

 

在我的想法裡面,所謂的天才(才氣),是完全體制外的存在,只要他們願意,不管環境(體制)再怎麼艱難,就算沒受過什麼訓練或教育,也能夠創造出專屬於自己的技法的人。但是天才真的是可遇不可求的,能夠成為NEW TYPE的人,幾十年可能也不見得有一個。

 

 

而且要請大家一定要記得,我們的教育,是爲了廣大的,80%甚至90%以上的普通人而設置的,而且教育有他的【目的】存在,舉個最明顯的例子,日本皇民化時期在台辦學,目的就是為了把台灣人教育成以為自己是日本人。近年來,隨著世界化、資訊化、普及化,以及一連串的教育改革政策之後,現在國民教育的目的在於【培養心智健全的國家公民】,義務教育的內容,是希望能夠成為台灣公民的最低限度的知識水平,並不是用來找工作用的。

 

(寫到這裡,我忽然有點反對高中成為義務教育了……)

 

 

 

 

再把範圍縮小一點,一般學校的美術教育,當然不是為了把每個學生都訓練成畫家(更不是讓學生玩遊戲看電影或拿去補課用的…),而是培養全體學生(未來的公民)對於美學的素養,以及欣賞作品的純粹之心。

 

想要學習技法的人,就應該要選擇專業學校,所幸台灣在開放改革之後,並不缺乏美術教育,在我的故鄉台中市,高中美術班第一志願是台中一中(有美保名額,也收女生)、音樂第一志願是曉明女中,比起學音樂的人來說,學美術還真是便宜又容易呀,這兩所學校對台中人是如雷貫耳,絕對是一般人心目中的好學校,完全沒有社會價值衝突(被當作壞小孩)的問題。

 

國中美術班更是多到去GOOGLE隨便找都上百萬筆,大專院校的美術、設計相關科系,真的是一點也不少,這都還沒算上華岡藝校之類的專門學校。

 

台灣的美術教育甚至是有點氾濫了,我都要懷疑整個就職環境容不容的下這麼多的科班畢業生,不過這裡暫時不討論就職的問題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接下來要進入我們另一個主題────台灣漫畫

 

 

 

爲什麼我要花這麼多篇幅去談美術教育?

 

 

  因為台灣人畫得一點都不差!

  因為台灣人畫得一點都不差!

  因為台灣人畫得一點都不差!

  因為台灣人畫得一點都不差!  

  因為台灣人畫得一點都不差!

 

 

我的意思是,畫漫畫不需要畫到像小火田健、CLAMP、由貴香織里那樣,或許只要有旋風管家的水準就夠了。

 

 

創作革命那有個討論是問:

你覺得台灣漫畫最欠缺的是什麼?

 

我選的答案是【深度不足】(內容)。

 

 

 

其實呢,我比較喜歡非科班出身的人來擔任漫畫家,漫畫不同於傳統繪畫,而是更簡潔的、更大眾的、更親民、用連續的圖片以及文字組合的表現方式,內容可以詼諧、諷刺、冒險、愛情、俠義、奇幻、頌揚、抒情、敘事、紀錄…完全沒有任何限制。

 

 

非科班出身的漫畫家、甚至有過各式各樣工作經驗、人生閱歷的漫畫家跟空有技法,爲賦新辭強說愁的年輕人一比,那內涵完全是不一樣的。

 

 

在回答深度不足四個字的時候,我腦海裏閃過的就是─────

 

是不是書唸(閱讀)的不夠?

 

這邊的唸書並不是指學歷,而是閱讀的質與量,尤其是文字閱讀的部分,大家都知道台漫要加油,加油總要有個方向,漫畫跟一般繪畫最大的不同,就是他有字,有對白,對白的好與壞對於一部漫畫吸引人與否也是佔著舉足輕重的地位。

 

 

 

強調了這麼大篇幅的深度,可能有人會反駁說:漫畫就是輕鬆休閒時候看的東西呀,弄得這麼曲高和寡讀者怎麼看的下去?

 

 

我所謂的深度並不是指他的(知識上、道德上)的艱澀,而是(內容上)的深度。

 

 

這輩子20多年來,被我當做神作的漫畫,叫做ONE PIECE(海賊王),他的故事很簡單,就是一個少年說我要當海賊王,就出海冒險了。畫風也很簡單,說不定還一堆人嫌他醜,但是有任何一個人會認為海賊王沒有深度(內容)嗎?

 

 

我們來嘗試著把深度這兩字更加白話去分析,或許可以細分成幾個部分:

 

 

 

 

(一)畫面的豐富度:

 

日漫就跟日漫來比較就好,同樣走去漫畫店翻JUMP三巨頭海賊、火影、死神這三部漫畫,這三部漫畫我都有買,海賊跟其他兩部有怎樣的決定性不同?

 

 

答案就是畫面豐富度上,海賊的每一格都塞的滿滿很多東西,每一次重看海賊都有新的發現,就算已經看過網路連載,依然是毫不猶豫去買單行本,收藏價值就明顯高出其他兩部甚多,另外兩部可能就是心情好(或是喜歡的角色忽然有戲份了)才會買個一本。

 

 

評斷一部漫畫的深度,最容易的方式就是────

你會不會想去重看他?

 

 

(二)人物刻畫與情感表現

 

 

這也是我幾乎不買同人的原因,尤其是同人漫畫界,充斥太多不知所以然的愛與恨,整本20-30p(畫技姑且不論好了)滿滿的,苦苦的(?)生離死別,漫畫並不是插畫呀!

 

人物刻畫與人物設定,這是兩種截然不同的層次,一個漫畫家能夠穩穩掌控多少個角色(尤其是出場率高的舊角色),在合理的情況下去發展意外的劇本,這就是漫畫家的功力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終歸來說,要提升漫畫作品的深度,漫畫家的自我進修真的是非常重要,甚至比磨練畫技本身更加重要,而且更重要的是不可以脫離人群,並不是說每天把自己關在家裡就能畫出好漫畫的(閉門個10年也許可以吧),因為漫畫就是畫人的故事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wandererc 的頭像
    wandererc

    風停的時刻

    wanderer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